螢幕擷取畫面 2022-10-05 015117.jpg

許多研究的結果都指出幼時成長過程是影響人生很關鍵的一個時期,家庭是最早的學校,家人是幼兒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孩童的安全感通常來自父母,父母對待孩子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影響既深且遠,成年後追溯人生一路行來的軌跡,會發現來自於父母親對待我們的、給予我們的,往往是形塑我們現今模樣的根本。

讀卡夫卡的《給父親的一封信》,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卡夫卡對於父親帶給他的陰影和傷害的控訴,但又渴求父親更柔軟的愛和對自己有更多的理解和肯定。父親的威權式教育、否定式鼓勵、責罵式關懷…種種教養方式也許並非刻意苛刻他,卻讓他在成長過程中漸漸失去自信而變得脆弱、消極,並且終其一生都在這段父子關係中痛苦的拉扯不已,想要脫離父親對他的影響,由自己全然地掌握自己的人生和未來,卻又無法完全無視父親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

 

當了父母後,讀《給父親的一封信》這類書籍的感觸特別複雜,一方面我們都曾經是孩子,在父母的保護和教養之下一路成長,都曾經感受來自父母的期待、壓力、都曾覺得不被理解,在被打罵的時候對父母有過各種憤慨、不滿的情緒,而另一方面,當我們成了父母,即便我們一再提醒自己,對待孩子要正向的、要接納的,要充滿愛的,但現實和理想往往還是有差距的,父母和孩子之間因為各種因素,親子關係的衝突或誤解在所難免。我們既能對書中卡夫卡憤慨、控訴的情緒產生共鳴,卻也能體會父親和兒子因為完全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經歷,而有著深深的鴻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nysoc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