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波蘭伐木工人列夫,面臨伐木廠倒閉,深愛的妻子因病過世,決定到英國尋找新未來。他要到充滿希望的倫敦去,他要拯救留在故鄉的祖孫兩——他母親和他五歲的女兒。

然而,異鄉生活豈是一個苦字了得!移民的身分讓他備嘗艱辛,語言障礙造成的隔閡讓他格格難入,母親的聲聲呼喚令他牽絆掛心,列夫在工作中奮力掙扎,在親情、愛情、友情中進退維谷,在理想抱負和思鄉之情間煎熬度日。他不禁開始懷疑,逃離那個他以為沒有未來、沒工作可做的家鄉,來到這個大家永遠渴望得到新東西的大城市,究竟是對還是錯?


走在街頭,常常可以見到許多遠從異國來到台灣工作的外籍勞工,假日時總是三五成群,跟著來自相同國家的同伴們相聚,相似的外表、熟悉的語言,讓身在異鄉的愁苦心情稍感慰藉。

 

本書主角列夫,在伐木廠裡工作了二十多年,當伐木廠裡再沒有樹木可砍,家鄉也沒有讓養家活口的就業機會,不得不遠赴英國找尋生機。

踏上未知的旅途是相當令人惶恐的事,到有著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國家找機會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支持著列夫向前進的是他的女兒和母親。

 

英國的物價之高,讓列夫沒有喘息的機會,他必需馬上找到工作。

跟來到台灣的外籍勞工不同,列夫沒有所謂的代辦公司來幫他處理工作、住宿的問題,除了隨身行李他什麼都沒有,也無處可去,心裡的不安、惶恐可相而知。

 

列夫是幸運的,從一開始同車的莉迪亞、給他第一個工作機會的阿拉伯人、房東、餐廳老闆,都是他的貴人,一路相助,我想除了列夫本人是相當克苦耐勞,肯努力工作的人之外,書上描寫列夫是個”俊美”的男人也是不無幫助的。。。。

 

一開始列夫只想到異國工作,可以賺錢寄回家,有朝一日可以將母親跟女兒接來英國同住;工作時他除了自己份內洗碗的工作,對廚師們的觀察也很仔細,並且勤作筆記,他突然找到了他之前並沒有的興趣~作菜。

一個機會來臨,讓他從洗碗工成為一個初級的廚師,也讓他心裡有了新的理想,加上家鄉的正面臨的劇烈變化,讓他更奮力為理想打拼,最終他也如願達成目標。

 

作者對主角的心境描寫相當細膩,在閱讀的同時,跟著列夫失落、不安、惶恐,也同享列夫的喜悅、歡樂。列夫是一個很正面的人,雖然也有挫折,但總會渡過難關。

 

台灣這十幾十二年來,產業外移,許多人跟列夫一樣,在家鄉已經找不到機會,不得不到對岸工作,何嘗不是另一種異鄉人,大部份的人都不像列夫一路貴人相助,終能達成心中理想。

然而我們更需要的是,像列夫一樣的正向思考,這樣,機會才會永遠都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nysoc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