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over_鋅皮娃娃兵_11.21 (1)  

一樣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的採訪記錄形式的文體,鋅皮娃娃兵記錄的是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時,那些不過18~20歲的年輕人為了那場後來被稱作是〝錯誤的戰爭〞自願或非自願前往戰場,這些剛自學校畢業的尚未成年的娃娃兵有許多就在戰場上犧牲了,裝在由鋅皮製作的棺木被送回家人身邊,留給家人無盡的傷痛;那些得以從戰場上返回家鄉的,有許多身體因戰爭而殘缺,即使全身無傷而回的,心裡看不見的傷口卻更加深刻,他們回來了,回來的卻不是他們,再也不是原來的他們了。

 

以二戰時期為背景的《我還是想你,媽媽》、《戰爭沒有女人的臉》書中,雖然戰爭充滿殘酷的慘烈,但人民共同對抗入侵的德軍,是為國而戰;而《鋅皮娃娃兵》這場長達十年的阿富汗戰爭打著履行國際人道主義的義務,實則是沒有正當性的戰爭,前往阿富汗的娃娃兵們充滿了理想,滿心以為是去幫助阿富汗人民得到更好的生活,然而在經歷各種殘酷、血腥、步步危機、失去人性的各種磨難,返國後既飽受戰爭帶來的各種後遺症折磨,更要承受他人不屑的眼光,因為他們去打的是一場沒有人需要的戰爭,是連政府都要遮掩的錯誤戰爭。他們之中大部份的人沒有選擇的機會,國家要他們去他們就得去,他們的人生,從出發的那一刻就等於毀滅了。

 

現代的戰爭多是打著和平的旗幟而行,可是其中又有多少利益考量呢?書末有一句話:和平的首要條件是不迫害他人。不論多麼正義的宣稱,只要摻雜了一絲一毫的利益,正義及和平就不存在了。

 

亞歷塞維奇因為本書的出版受到了許多人的控告,其中包含書中採訪的對象;然而身處在這個時代,就如同書中所說,所有的事證都在逐漸消失,慢慢的連人證也沒有了。亞歷塞維奇以她的方式為這個時代、為這些在人類史上發生過的充滿殘酷和磨難的戰爭留下了這些文字,提醒人們,戰爭無法帶來和平。

 

你說接連讀了幾本亞歷塞維奇關於戰爭的報導文學,心情會不會沉重?會不會情緒低迷?會的,讀這些承受最痛苦折磨的士兵、失去兒子的母親、失去丈夫的妻子的人們心底最深曾苦痛的真實心聲,心情當然會沉重。可是在這充滿各種資訊的年代,要看到如此真實的報導卻不容易,在每天都有各種新奇資訊滿天飛的時代,更不能忘卻這真真實實,也並不久遠的事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nysoc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