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109078753291116  

現在的軍隊裡有女性軍人不是稀奇的事,然而在二次大戰時期多達100萬的蘇聯女性上戰場,她們從事的不是後方的支援工作,而是和男性一樣站上戰場前線在槍林彈雨中擔任護理兵、狙擊手、砲兵、坦克兵、飛行員…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勇敢無比,然而戰後在公開的場合、媒體、文件卻少有這些女性的聲音,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作品《戰爭沒有女人的臉:二戰女性的聲音 》採訪了許多二戰期間參戰的蘇聯女性,透過這些女性的視角,我們看到了有別於以往的戰爭樣貌。

 

本書和作者的另一本著作《我還是想你,媽媽》一樣是以採訪記錄形式的文體,透過一個又一個經歷過戰事無情的女性的口述,文字沒有過多的潤飾但在閱讀的同時這些女性從戰前年輕無慮的生活、國難當前勇赴戰場的積極無畏,到身處前線面臨各種殘酷景像的震撼,戰爭結束後帶著再無復原可能的受創心靈卻得面對社會異樣眼光的無奈低調,種種情緒真實的讓人糾心。

這些在1516歲左右就投入戰爭的女性生命也永遠的不同了,還是年輕少女的她們面對充滿危險的戰場生活,她們剪掉頭髮、褪去美麗的服裝穿著軍服,她們要衝進交戰的地帶在槍林彈雨之將傷患背回,並且不能忘了將他們的武器一併帶回,但是她們畢竟還是年輕的女生呀,將摘來的野花別在槍口上、將包腳布改成圍巾,就是想作點女人的事!

 

對於生長在和平地區的我們,對於戰爭的了解除了歷史課本和電視電影之外,就是新聞報導裡那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戰爭和恐攻,歷史課本裡的戰爭是一個又一個年代和一個個名詞,艱硬難以體會,電視電影裡的戰爭視覺效果驚人更有感動人心的劇情,但走出課本和螢幕的真實世界裡的戰爭,是一具具失去生命的身體躺在被轟炸成廢墟的瓦礫下,是一張張無助驚惶的臉恐、是一個個沒有希望的未來。

在科技發達的現在,戰爭的殘酷以最真實的樣貌沒有時差的傳送到全世界,而除了影像文字的記錄更能讓人得到更多的思考和省思,到底是為了什麼,人類可以如此無情如此殘酷的對待彼此?推薦本書及亞歷塞維奇其他相關系列的作品,看看過往,想想現在,期待未來不再有這些帶來苦難的戰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nysoc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