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002802428452500  

一直以來大眾對於死刑就有不同的看法和論點,而近年來幾起特別殘忍的社會案件更激化了相關議題的討論。如果,有一種制度,可以讓被害人或被害人的遺族,在特定的期限內經由政府的相關單位觀察加害者的行為,並報告給被害人或其遺族,讓他們可以在觀察期結束後決定是否讓加害人入獄,還是選擇原諒對方,除去該由法律決定的正義伸張的部份,此制度可以讓被害人參與對加害者的處置,也許可以讓被害人心中怨氣或怒氣稍加緩解,但是否真能撫平受傷的心,只怕也很難有所定論。

 

大學講師井川教授「被害人‧遺族緩刑觀察制度」 ,以他曾任此一制度觀察員長達十年以來的實例探討此一制度:

 

=======================================================================

少棒隊員小玄在練球時不幸身亡,教練久保田成了害死小玄的兇手。他陷入痛苦的自責之中,然而小玄的母親卻認為:久保田的兒子也該死,唯有如此,他才能了解失去兒子有多麼憤恨、多麼難過……

馬浏自殺了,他造訪一個自殺網站,並向站長青木購買安眠藥,再拜託青木看著他死去。青木主張自己是無辜的,不斷向法院聲請重新審理,然而事實的真相卻讓馬浏的妻子失去活下去的動力……

奧村不小心撞死了諸角,被判處過失致死傷害罪。奧村是個認真過活的男人,而諸角卻是個不負責任、甚至對同居女友拳腳相向的惡人。當好人成了罪人,人渣成了被害者,又到底是誰毀了誰的人生呢?

 

書中主角,在初初踏入觀察員這個工作時,覺得帶領他的前輩總是狀況外,說話沒有重點,好像整天飄來飄去對職業沒有熱忱,對被害人沒有同理心,也沒有將真改過的的加害者的努力提供給被害人參考,提出的報告總是簡單到讓人汗顏,因此對前輩總是有些微言,直到一起意外,他才了解,原來每項工作都有不同的面對方式。

 

失去最深受最重要的親人,除了無以復加的傷心,還有對加害者的憤恨和怒意,恨不得對方也可以受到同樣的悲慘景況,更或者,可以向對方報復。

 

每一種制度都無法盡善盡美,總有其不足之處;書中「被害人‧遺族緩刑觀察制度」讓被害人可以參與審判的決定,在觀察期結束後決定是否讓對方入獄,申請的人一開始幾乎都是為了報復,決定不論對方是否表現良好、深具悔意,都要讓對方在觀察期後入獄,經過二年的觀察期,有些被害人遺族決定讓對方入獄,也有些決定原諒對方,也有利用此一制度想從其中得到利益的遺族。

 

每個人處理悲傷的方式不同,有人永遠走不出來,有人可以隨時間而淡化傷痕,而每半年聽取一次觀察員對加害者的報告,對於被害人的來說,期望得到的是對方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當情況不若想像時,反而更加深化心中的怨,更無法釋放痛苦。

 

透過書中案例,探討的議題讓人在讀完故事後,心中仍然有許多想法,人的心,本來就有許多情緒和想法,每個人都不同,同一個制度之下,不一定會有同樣的結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nysoc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