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6442531-3919434269_n.jpg  

關於地球災難的電影像是2012或是明天過後,地球因為天災而導致毀滅所呈現出來的驚人崩毀、各種可怕的災害導致的死亡等,讓人看了著實感到恐懼。尤其是這幾年天候的異常,如暴冷暴熱、乾旱和洪災交替發生,加上地震、火山爆發等時有所聞,毀滅性的災難在地球上發生的機率或許並不小於零。。。

 

為了生存,我決定了全家人的死亡順序......
媽媽必須先死,然後是我,大哥要照顧弟弟,所以他最後。

 

殞月之城裡的地球也遭遇了毀滅性的災難,不過引起這場災難的是被小行星撞上而偏移軌道的月球。

地球潮汐受到月球的牽引,月球偏離軌道後地球上開始出現大洪水、毀滅性的大海嘯,進而引發地震、火山爆發等災難,接著便是糧食、民生用品等短缺,交通、通訊等所有生活聯絡方式都失效。

 

書裡米蘭達一家因母親在月球一被撞離軌道便未雨稠謀地大量採購了食物和用品,米蘭達及哥哥麥特和弟弟強尼,在接續而來的孤立絕援的狀況下稍能維持最低限度的生命所需,然後隨著斷水、斷電、沒有通訊、太陽被層層厚重的火山遮住,天氣在八月便降到零度以下,米蘭達一家要如何在這種讓人絕望的狀態下生存下來?他們有存活下來的希望和機會嗎?

 

全書以17歲的高中生米蘭達的日記型態呈現,看似一篇篇記載生活瑣事的日記其實是一頁頁米蘭達和家人在災難裡生存的過程,日記裡有米蘭達堅強的意志,也有慢慢茁壯的絕望,有她對未來的堅定的期待也有她對希望的幻滅。

 

和常見的災難小說或電影不同,書裡並沒著重在大量的死亡、建築崩壞的描述,因為主角住在美國內陸,所有被海嘯或洪水所帶來的災害導致滅絕的都是在近海的城市,而訊息是透過忽有忽無的廣播傳遞,米蘭達一家在偏遠的郊區裡仿佛孤立於世界,而讀者也會有種接收二手訊息而非直接而且近距離接觸這種毀滅或的恐懼的感覺。其實書裡的絕望是緩慢的、一步步地由內而外的顯露出來,反而讓人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感染這股氛圍,不知所措。

 

書裡讓人省思的是,身處在21世紀的我們,習慣網路的快速訊息傳遞、交通的發達,幾乎實現地球四海一家的可能;在生活上我們仰賴各式便利電器用品。

但在災難到來時這些全派不上用場,沒水沒電、受到災難摧毀的各種交通型式,即使想要和其他親人連繫也變成一種不可能的任務,所有的生活回歸到最原本最簡單的方式,取暖要砍樹、食物要種植、訊息的傳遞靠郵寄。

 

在這股絕望裡我們看見的是這家人因為愛而彼此相依扶持的動人,母親為兒女的犧牲、兄姐對弟弟的疼愛,在失去希望的狀況下或許有過不平、憤恨、自私,卻不曾真正傷害彼此,反而看見人性即使在最脆弱最艱困的環境下仍然充滿愛。

 

本書是近期閱讀的書籍中最有感覺的,看完後,我也認真的思考,要有危機意識的存糧了。。。。

推薦給大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nysoc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